首页>图书详情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

书名: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
英 文 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OPENING UP OF POVERTY ALLEVIATION
作 者:
张学立 叶韬 黄承伟 吴大华 主编
I S B N:
978-7-5097-9334-3
丛 书 名:
关键词:
研究报告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开放式扶贫
出 版 日 期:
2016年6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上编 论坛研讨 会前访谈
厉以宁:生态文明建设与开放式扶贫融合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坚持改革 汤敏:开放式扶贫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何道峰:扁平化社会需要每个人的赋权 毛刚强:开放式扶贫必须解决农村社区治理问题
上编 论坛研讨 主会场部分
在“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上的致辞 阿兰·诺德厚代表海伦·克拉克女士致贺词并致辞 在“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上的致辞 生态文明建设与开放式扶贫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
上编 论坛研讨 主会场部分 主旨演讲
新农村期待新文明 气候农业 开放式筹集与开放式配置扶贫资源
上编 论坛研讨 主会场部分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主题对话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教授) 高小贤(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创始人) 陆德泉(香港港专学院副教授) 方东(贵州省普定县县委书记) 李海(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 陈亮(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执行主席)
上编 论坛研讨 主会场部分 共识发布
促进开放式扶贫贵阳共识(2015) Guiyang Consensus for Open-ended Poverty Reduction
上编 论坛研讨 贵州民族大学会场部分
上编 论坛研讨 贵州民族大学会场部分 讨论主题一 农村社会治理与反贫困
“新路”与“底线”的学习与思考 扶贫开发和增能赋权 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开放式扶贫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绿色减贫”带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开放式扶贫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政策与学习问题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2015)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贵州民族大学会场第一阶段的总结
上编 论坛研讨 贵州民族大学会场部分 讨论主题二 反贫困、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参与
乡村建设与美丽乡村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贫困与农村社区治理 跨界中的反贫困创新 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 提升实践者的对话能力 从推进创新理念来看待社会的参与机制创新 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与反思 建设反贫困智库,支持开放式扶贫 农村社区治理与反贫困理念创新主题研讨阶段总结
上编 论坛研讨 黔西南分会场部分 主题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黔西南分会场的致辞 黔西南州晴隆县扶贫开发案例分享 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扶贫开发案例分享 乌干达扶贫开发经验分享 科学发展,绿色减贫 远程教育的扶贫 重塑世界经济,构建黔西南生态扶贫 推进新世纪扶贫开发,实现思维转向 黔西南州生态智慧与开放式扶贫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研讨会总结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论坛会议综述
中编 专题研讨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
在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 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与减贫 产业扶贫制度末端困境 开放式扶贫与农村社区协作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上的总结
中编 专题研讨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 开幕式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致辞
中编 专题研讨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 主旨演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福祉目标——学习“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第一阶段总结
中编 专题研讨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 论坛 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
主题一:党建扶贫 光荣与挑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项委托项目:《兴仁县扶贫开发二十年——注重体制机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思考报... 主题二:社会扶贫,担当与新路(中国移动对口帮扶望谟县实验区研讨) 以更强的责任感协力推进“共建、共赢、共享”社会扶贫模式的探索——在“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
下编 专题论文
新农村期待新文明 贵州开放式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生态构建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 以能力建构为导向的脱贫创新策略 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运行绩效分析与政策建议——基于与普通农户比较 “优先申遗”是保护、发展屯堡村落的战略选择
内容简介

开放式扶贫是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体。开放能促进发展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教文卫水平的同时,改善区域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区域福利,还为扶贫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扶贫成效的可持续和模式创新也能增进地方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更具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支持。

本书汇集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2015年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百村调查研讨会“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主题论坛相关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并融合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反贫困论述。本书的出版旨在推动反贫困工作领域的开放式发展、反贫困行动的多元参与、反贫困模式创新。

作者
张学立 张学立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第二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社“黔灵学者”,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委会主任、贵州省逻辑学会会长。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及省部项目10余项,著作17部,论文70余篇。

黄承伟 黄承伟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全球贫困与反贫困、国际减贫与发展合作等领域的理论、政策、实践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项目以及外交部、财政部等部委,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咨询、合作研究项目数十项。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减贫与发展领域的著作50余部,成果多次获奖。

叶韬 叶韬

原贵州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贵州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历任绥阳县雅泉乡党委书记、县政府办主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遵义市常务副市长、市行政学院院长,省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大华 吴大华
男,1963年生,侗族,法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贵州省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特殊津贴资助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循环经济。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先后出版《知行合一:中国法治建设思考与实践》《乡村振兴与法治保障》等个人专著15部,合著《法治中国视野下的政法工作研究》《侗族习惯法研究》等38部,主编27部;发表法学论(译)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思想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地方实践经验研究”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