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导言 从“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谈起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大小:
723.13 KB
报告字数:
13159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道德理论与现实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本人要么被视为只强调理论科学的实证主义者,要么被视为只注重阶级关怀的道德学家。前者认为马克思是在排除了伦理道德的情况下预见共产主义必然性的,其理论是“反(非)道德主义”的纯科学体系,不存在任何的道德维度;后者认为马克思的批判理论是基于道德立场展开的。这也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具有鲜明科学性的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伦理学,以及如果有,是什么样的伦理学”问题上争论不休。尤其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具有统一学术观点的学术流派,恰恰相反,这一学术流派的成员彼此间在特定问题上存在诸多不一致之处。但他们都具有以下特征:①扎根于哲学上的语言分析传统;②是研究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学者;③对马克思主义或者至少对社会主义有基本的认同。这一学术流派的学者很多,代表人物有罗默(John Roemer)、科恩(G.A.Cohen)、埃尔斯特(Elster)、伍德(Allen William)、米勒(Richard W.Miller)、肖(William Shaw)、卢克斯(Steven Lukes)、尼尔森(kai Nielsen)、布坎南(A.Buchanan)等。再次引发了对此问题的研究热潮,“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从19世纪末的一个边缘性问题逐渐上升为当代关涉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成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主要讨论话题”。Sean Sayers,Marxism and Human Nature(London:Routledge,1998),p.112.马克思绝对没想到,在他的身后,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竟然成了一个纷争不断、悬而未决的难题。

关键词:

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理论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简单梳理
·对“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的概括性回应
·重思“马克思与道德的关系”的当代意义
·对本书关键词的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