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批判性建构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7月
报告页数:
54页
报告大小:
1.03 MB
报告字数:
48896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道德理论与现实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马克思在其思想体系中,没有给系统的伦理学构建留置空间,但从其学说中处处彰显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人类解放的承诺的角度来看,其理论具有鲜明而强烈的道义感。这种道义感主要是通过对宗教神学、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异化劳动以及以往各种道德理论与道德学说的批判来彰显的。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马克思是通过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道德观念的批判来显示其道义感,建构其道德理论的,对奠定马克思的道德追求与终极价值目标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之所以在其文本中经常显示对“道德”的讥讽,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看到道义的谴责与批判虽然对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不道德现状和激发人们改变社会现实的情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找不到克服不人道社会现象的现实途径,找不到导致社会不公正的深层原因,一般性道义谴责往往是软弱无力的,根本不可能彻底改变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与屈辱地位。因而,本章把道德批判置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之中,结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研究,从马克思的道德批判、马克思的正义批判两个方面探讨马克思对道德和正义的批判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中展开的”、“给予了什么样的批判”以及“为什么要批判”,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梳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实践转向彰显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

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道德理论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道德批判的思想逻辑
  • 道德说教批判
  • 道德形而上学批判
  • 道德意识形态批判
  • 小结
第二节 马克思正义批判的思想逻辑
  • 问题的提出
  • 应得正义论批判
  • 权利正义论批判
  • 市民社会正义论批判
  • 小结
第三节 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实践转向
  • 以实践的方式把握道德:从思辨道德理论走向实践道德理论
  • 从生产出发理解正义:从分配正义转向生产正义
  • 以“自由全面发展”引领道德:从抽象道德理论转向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理论
  • 马克思道德理论实践转向的革命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