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虚构的“民族共同体”——以纳粹德国大众旅游活动中的地区交流为例

作者:
宋昊
出版日期:
2020年3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16 MB
报告字数:
13508字
所属图书:
走向欧洲命运共同体之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缔造“民族共同体”既是纳粹党政治理念的核心所在,也是该党所宣称的国内施政目标的关键之一。缔造“民族共同体”这一追求或宣称在多大意义上取得了成功,这是一个涉及如何评判纳粹政权的重大问题。而解答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或许便是从具体政策层面入手,探究纳粹党的种种所谓意在缔造“民族共同体”的举措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收到了相应效果。在该党所推行的形形色色的缔造“民族共同体”的尝试之中,由纳粹党工人组织“德意志劳工阵线”(Deutsche Arbeitsfront,DAF)下属的“欢乐是力量之源”(Kraft durch Freude,KdF)组织所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大众旅游活动占据了重要地位。纳粹当局试图通过让各地的民众共同参与旅游来增进彼此的团结与友谊,进而逐步打造理想的“民族共同体”。既是为了宣传所需,也是为了掌握舆情,纳粹当局希望掌握参与KdF旅行的游客的个人感受与反馈意见。起初,KdF各个地方组织纷纷举办面向游客的摄影比赛和征文比赛,征集他们对于旅行的感想与意见。这些作品通常只能被塞进各种党办报刊上长篇累牍的政治宣传的夹缝里,且入选作品常常有文过饰非、歌功颂德之处。到1936年,纳粹党决定以另一种方式来掌握游客的感受与意见,即下令由党卫队保安局(Der Sicherheitsdienst des Reichsführers SS,SD)及盖世太保(Die Geheime Staatspolizei,Gestapo)对KdF组织的旅行进行监视。虽然这两个组织的探员们的首要目标是在游客中找出政治反对者,不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仅要询问游客们的切实感受,还会在监控报告中相对真实地记录游客们的意见。由于和游客们一同出行,探员们还可以及时了解游客们在旅途中直接表达的情绪和想法。由此而言,保安局与盖世太保所记录的KdF旅行监控报告兼具真实性与实时性,从中可以窥知游客们的实际意见。通过考察这些监控报告中各地民众的互动情况可知,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依然存在纷繁复杂的地区矛盾、阶级矛盾、官民矛盾,当局所宣传的“民族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虚构的理念而已。

关键词:

“民族共同体”纳粹德国大众旅游活动地区交流

作者简介:

宋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德国史专业2015级博士研究生

文章目录
·对于“民族共同体”的疑问
·纳粹党对KdF大众旅行的秘密监视
KdF旅行中的矛盾与冲突
  • 1.阶级差异所导致的矛盾
  • 2.地区交流互动中的地区矛盾与教派冲突
  • 3.民众对纳粹党员特权的不满
·虚构的“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