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传统空间理论的困境及当代“空间转向”

作者:
出版日期:
2020年9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750.34 KB
报告字数:
8529字
所属图书:
当代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长久以来,与“时间”范畴相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空间”并不是作为“主词”出现的。提及空间,人们往往把它与物理学、几何学、数学、地理学等自然学科联系在一起,较少论及它的哲学意蕴和社会价值,即使讨论它的哲学和社会价值时,也仅仅作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或依据的手段或工具。直到20世纪中叶,随着新技术“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采用多样化、可以再生的能源,新生产方式淘汰了大多数工厂的装配线,新式非核心家庭出现,被称为‘电子住宅’的新结构,以及未来完全不同的学校和企业。新文明为我们制定新的生活规范,带领我们超越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超越能源、金钱和权力”,〔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黄明坚译,中信出版社,2006,第4页。地点、方位、方位性、景观、环境、城市、地域以及领土这些概念开始成为当代人类生活的核心概念。本文正是试图对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简要的梳理,从而展示出这一“深刻地改变当代世界的自然地理景观和批判理论的阐释性疆域”。〔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第18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统空间理论“空间转向”西方空间观念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传统空间理论的逻辑线索
  • (一)从朴素的空间观到形而上学的空间观
  • (二)人文主义思潮下的空间观
·传统空间观的理论困境
当代空间理论的三种路向
  • (一)空间理论的结构主义路向
  • (二)空间理论的文化路向
  • (三)空间理论的地理学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