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乡村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逻辑

作者:
王春光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37页
报告大小:
845.72 KB
报告字数:
24383字
所属图书:
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中,乡村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也是需用力解决的短板、难点和重点。从现代化和现代性理论视角出发,可以从价值、制度和结构、主体性自觉和美好生活追求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乡村建设推进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乡村建设在价值引领、制度和政策改革及创新、村民主体性自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复杂关联,只有三者之间达成良性循环,乡村建设才可能取得明显进展和成功。这样的实践逻辑为后续的乡村振兴以及后小康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可以因循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
关键词:

现代化全面小康乡村建设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学、农村流动人口、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海外移民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的研究,先后出版《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中国城市化之路》《巴黎的温州人》《中国农村社会分化和农民负担研究》《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人口科学》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文章目录
·重启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性发展
·小康价值的建构与乡村的在场
·乡村建设的制度和结构破解及其重塑
·主体性自觉与美好生活追求
·结论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