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十四五”时期北京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研究

作者:
杨积堂
出版日期:
2021年6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大小:
996.4 KB
报告字数:
11141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十一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是“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围绕北京的“大城市病”治理,以“找准问题”为导向,梳理北京“大城市病”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凝练北京市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初步探索并描绘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定位。进而从三个方面探索,对标“精治”,构建超大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路径;对标“共治”,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与“共治”体系;对标“法治”,构建超大城市治理的立法与法律服务体系。同时强调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固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社会治理模式,真正把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经验”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北京模式”。搭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十四五”时期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系统化。

关键词:

大城市病治理体系超大城市治理城市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

杨积堂:杨积堂(1971~ ),男,宁夏彭阳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学、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研究等。

文章目录
简梳“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超大城市治理方面取得的经验与不足
  • (一)“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超大城市治理方面取得的经验
  • (二)“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在超大城市治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定位
  • (一)“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总体目标的构想
  • (二)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目标
对标“精治”,构建北京超大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路径
  • (一)从顶层设计层面,科学构建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的生态系统
  • (二)从科技支撑层面,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北京市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智慧“城市大脑”
  • (三)从社区治理精细化层面,结合网格化管理,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对社区的“人、地、房、车、物、事”等进行精准化管理与服务
  • (四)从城市地下精细化治理层面,着力加强北京城市地下管网(热力管网、电力管网、供水管网、供气管网、排污管网等)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 (五)从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层面,需要通过智能化系统,科学调度,有效利用资源,在“十四五”期间,改善两个“痛点”:一个是有效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中的“堵点”,另一个是不断改善城市车位不足造成的停车“难点”
对标“共治”,构建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与“共治”体系
  • (一)挖掘“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经验,探索超大型居住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 (二)“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单位)”,构建超大型居住区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共治体系
  • (三)健全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孵化,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发挥好社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第三方的作用
  • (四)加快社会企业发展,制定社会企业认定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探索促进社会企业在社会治理中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
  • (五)对接时间银行理念,建立北京市统一的志愿服务的积分和积分兑换激励系统平台,引导和培育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现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对标“法治”,构建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的立法与法律服务体系
  • (一)加强立法构建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 (二)构建实体化街道综合执法机构,及时清理、修订、完善不符合基层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法规及政策规定,为综合执法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 (三)构建完整的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体系,规范社会治理的法律服务供给、采购和评价机制,提升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法律服务和保障水平
  • (四)整合规范多元矛盾化解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矛盾调解机制,为北京市超大城市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和谐提供保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