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灌输与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作者:
李基礼
出版日期:
2021年12月
报告页数:
26页
报告大小:
662.68 KB
报告字数:
22620字
所属图书: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当代重构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众说纷纭,可谓见仁见智。在这种背景下,简单地提出一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新看法,只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带来更大的混乱,而无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要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对问题本身或元问题加以反思,也就是对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事物本质的思路与方法加以研究。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既然要解答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具体要义,那么就无可辩驳地应将考究视角的选择和探索思维的推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这一专业术语紧密地联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赋予本质的双重含义:一是指普遍的东西(共相),二是指“种的属”个别的东西(这个),即第一实体。这两者反映了人们对待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重普遍性规律的追求,而后者则重个体性的人生意义的追求。双重本质意味着把握事物本质的两种不同路径、方法和视角。因此,应当用把握事物本质的两种不同路径、方法和视角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本文就从本质的哲学意蕴及把握路径出发,批判地考察已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基本思路,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据,在追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的基础上揭示其双重本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中西辩证法教育本质

作者简介:

李基礼:法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社会理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文章目录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视角
  • (一)本质的哲学意蕴及其把握思路
  • (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思路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双层意蕴
  • (一)中西辩证法中的矛盾观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根据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双重内容
  • (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前提条件
  •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本质
  • (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