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感性与对象性、感性与活动、感性与异化、感性与解放这4个方面展开了对感性概念的探讨。基于对感性的重新理解,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哲学、国民经济学,以及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通过以对象性的原则规定感性,并且以感性的方式对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范畴的能动性和活动性原则所包含的纯粹抽象性和虚妄性的改造,马克思把感性从纯粹的理论领域导向感性的人的对象性活动领域,实现了感性从感性直观、纯粹活动到(感性)对象性活动的飞跃。以感性的经济现实为基点,通过对感性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强调,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政治学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彰显了其哲学革命的独特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