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网络育人视角下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力探究——以H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

作者:
宁波 张小娇 马泽霖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14 MB
报告字数:
19957字
所属图书: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2年第1期 总第7期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大思政育人格局基础上,运用网络教学培养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网络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相关内容成为研究热点。以高校思政课中“思想道德与法治”(德法课)课程为例,探索网络育人视角下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从“建立全程‘陪伴式’学习环境”“搭建‘师生共育’平台”“改革课程评价考核体制”三方面结合网络育人与课程教育培养计划进行探索,使学生产生沉浸式、自主性、可持续的思政课学习模式,搭建长期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德法课网络育人

作者简介:

宁波:宁波(1965~ ),女,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小娇:张小娇(1987~ ),女,山西怀人市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辅导员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马泽霖:马泽霖(1986~ ),男,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目录
·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
  • (一)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认知调查
  • (二)德法课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
网络育人视角下德法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搭建自由式学习平台,建立全程“陪伴式”学习环境
  • (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搭建“师生共育”平台
  • (三)改革课程评价考核体制,以“大数据”建立长效自主学习培养模式
总结与思考
  • (一)需要专业网络技术团队支持
  • (二)需要专业思政团队建设
  • (三)需要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