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

作者:
赵立彬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12页
报告大小:
1.87 MB
报告字数:
10283字
所属图书: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台湾光复后,一方面受到日本殖民统治长期压抑的本土文化人的思想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有来自大陆的知识分子对刚刚回到中文世界的台湾文化思潮的主导,形成了光复初期特殊的文化生态。台湾文化协进会的成立和《台湾文化》的创办,反映了在此背景下台湾文化生态的诸多变化。既往研究多从光复初期治台当局文化重建的政策或台湾知识界的文化认同来观察和阐述这一段历史,对《台湾文化》也已有比较充分的利用。关于《台湾文化》或以《台湾文化》为主要资料来源的研究,可参阅朱双一《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鲁迅风潮”——以〈前锋〉、〈和平日报〉、〈台湾文化〉等为例》,《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2期;张羽《光复初期台湾知识分子文化认同问题研究——以杂志〈台湾文化〉为中心》,《台湾研究》2011年第1期;何卓恩《光复初期“台湾文化协进会”宗旨与始末初探》,《兰州学刊》2016年第1期;文学武《台湾战后光复初期对鲁迅的传播和研究:以〈台湾文化〉为例》,《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4期;张羽《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台湾研究集刊》2015年第6期;何卓恩《光复初期〈台湾文化〉与鲁迅影像三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其中台湾学者崔末顺特别观察到光复初期台湾知识阶层追求的文化进路,指向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台湾文化》所标榜的民主主义原则及民众文学,承续了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现代性和大陆的进步文学传统精神。崔末顺:《“重建台湾、建设新中国”之路:战后初期刊物中“文化”和“交流”的意义》,《台湾文学研究学报》第21期,2015年,第39—69页。本文试图从《台湾文化》所反映的这一时期台湾文化界对于“五四”的介绍和讨论,探讨时人对台湾文化发展的一般认识,以及对台湾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理想,进而揭示治台当局在新复台湾推行意识形态统制时所面对的知识界基本文化生态,从一个方面阐释光复初期国民党治台失败的时代因素。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赵立彬:赵立彬,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文章目录
·《台湾文化》与关于“五四”影响的讨论
·《台湾文化》对五四新文化的引介
·对“民主”“科学”的礼敬与接续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