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详情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全2册)

书名: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全2册)
英 文 名:
作 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I S B N:
978-7-5201-9929-2
丛 书 名:
关键词:
学术会议文集五四运动
出 版 日 期:
2022年6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上册)——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及其在新时代的科学传承 思考五四、启蒙与未来——纪念五四运动百周年 材料、诠释与价值重估——百年五四运动史研究之检视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 台湾《中国论坛》半月刊的五四纪念考察 中共建党历史背景再探讨——兼析李大钊等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认识的演变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情缘 传媒、政争、工商业与五四运动的形成 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与五四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新旧思想冲突之聚焦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分别及联系 骈散、汉宋之争与“学者”“文人”的纠葛——学术史视野下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渊源 国家知识再生产与新文化运动 京沪文化差异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1915—1925)——兼论其俄国文化思想资源 中国哲学与现代学术典范之转移——以胡适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中心 五四运动前后“个人主义”兴衰史——兼论其与“社会主义”“团体主义”的关系 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以五四时期“打孔家店”为中心的讨论 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与新文化运动关系再认识——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国家间的精神纽带”:进步主义与一战前后的中美关系 进化史观、现代民族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象牙塔”抑或“十字街头”——五四前后社会思潮中“学生”与“政治”对应关系之流变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性别问题 五四新文化人家庭观的分歧与限度——《浮生六记》的不同解读 五四开放时代与婚姻自由思潮 五四启蒙思想家的时空意识——兼谈新文化运动的三个维度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宗教问题的认识 五四时期知识精英视域下的海洋问题探析 “文学”接替“经学”——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反儒反孔”及对文学思想功能的开发 五四学人对桐城派的解构与重构 后折页 封底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下册)——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封面 前折页 书名页 蔡元培与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 疑古视域下钱玄同的《说文》观 五四时期恽代英国家观念的养成及其救国实践 五四时期杜威政治哲学讲演中的意涵与理解 辞职的教育总长——论政治与教育激荡中的傅增湘 五四启蒙运动时期张謇的思想取向 孙中山与五四运动成说探疑 东亚史上的五四运动——以五四运动与三一运动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活力东亚的1919:作为革命起点的“三一”与“五四” 勾画在地方的五四运动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对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关系的一种考察 五四时期东南集团的“商战”舆论和抵制运动 武汉学界与商界在五四运动中的互动 五四爱国运动再探讨——以江西为中心 舞台与革命——以五四时期私立春晖中学教员冲突为切入点 《星期评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介绍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主要筹建者的苏俄观研究——以《星期评论》之群为讨论中心 编读互动与革命动员:五四时期《觉悟》“通信”栏研究 《共产党宣言》李泽彰译本新论 李石岑对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批评及其与胡适批评的比较 广搜史料 多方参证 推进研究——编著《李大钊年谱》的若干体会和认识 编后记 版权页 后折页 封底
内容简介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