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台湾《中国论坛》半月刊的五四纪念考察

作者:
何卓恩 曾子恒
出版日期:
2022年6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86 MB
报告字数:
12499字
所属图书:
五四运动与民族复兴(全2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五四运动本来标识的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各大学学生保卫青岛的街头爱国行动,但因行动的持续和深入,拓展为高扬“民主与科学”的现代文化大运动,参阅桑兵《“新文化运动”的缘起》(《澳门理工学报》2015年第4期)和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3期)。两文对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解释各异,但都认可新文化运动是在五四运动推动下形成声势和得以命名的。成为知识分子的近代经典启蒙话语,不断被后人提起、研究和纪念,甚或将其作为精神资源和文化符号,来发起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即使与大陆长期分隔的台湾,对五四的纪念和阐发也不时出现热潮。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段,“每年一近五月四日……知识圈总会掀起一连串的撰文、演讲、座谈纪念‘五四’的热潮”,社论:《从“五四”谈起》,《中国论坛》第8卷第3期,1979年5月10日。“……各大报均以相当的篇幅,来纪念五四,大学校园内也有不少应景的演讲、活动”。李振森:《纪念五四的沉思》,《中国论坛》第26卷第4期,1988年5月25日,第67页。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何卓恩:何卓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曾子恒:曾子恒,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文章目录
·《中国论坛》纪念五四的进程
·“五四的理想必须肯定”
·“五四的心态必须纠正”
·《中国论坛》五四论述的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