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别与分野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报告页数:
10页
报告大小:
875.47 KB
报告字数:
8294字
所属图书:
同一与差异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除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外,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当然赫斯、魏德迈等人也参与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个别章节的撰写、联系出版和誊抄手稿等事宜,但这一著述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也是讨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关系”的重要文本。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复杂性在于,这一著述的第二卷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恩格斯居功至伟,但现在留存的部分使我们无法看到当时这项工作的全貌,只能在随后由7人署名、恩格斯居首的《反克利盖的通告》、他独立撰写并发表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中估价恩格斯的功绩。而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其他部分的解读中,都需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连在一起。特别是第一卷的留存稿绝大部分笔迹是恩格斯的,不仅是正文誊抄,还有眉批、加注、增删等,这说明他不是像魏德迈、燕妮那样只是单纯的抄写员,但我们只是能够猜测这些思想未必是他首先提出或主导论证的,但他已经接受了,乃至参与了对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和发挥。可以说,离开恩格斯,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建构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

关键词:

唯物主义哲学变革唯心主义感性世界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通行本”中的标题问题与两种形态的唯物主义的混同
·感性世界·人·历史·自然:两种唯物主义理解上的差别
·唯物主义怎样才能透视清楚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