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作者:
裴宏
出版日期:
2023年4月
报告页数:
100页
报告大小:
1.91 MB
报告字数:
85386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深入讨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阐释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劳动价值论的框架来阐释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复杂劳动还原和市场价值的理解做出进一步论述。其次,本文指出剩余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延伸,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矛盾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对矛盾的自然延伸。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数学表达,从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非生产部门对剩余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对剩余价值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并对线性模型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剩余价值劳动价值交换价值

作者简介:

裴宏:1983年生,2012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劳动价值论数理模型新探——兼论部分常见模型中的数理缺陷》《有货币的剩余价值模型:一个资本循环视角及其应用》《效用理论的百年流变、内在逻辑及其局限性》等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数理研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
  • 复杂劳动还原
  • 市场价值
第二节 剩余价值理论
  • 剩余价值
  • 劳动力价值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数学表达
  • 内禀价值
  • 社会价值和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
  • 剩余价值
  • 复杂劳动
第四节 对剩余价值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 非生产部门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第五节 理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对线性模型的再思考
  • “标准模型”及其困境
  • “后标准模型”的形式及缺陷
  • 中国学者对线性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