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技术价值观

作者:
刘钒 吴晓烨 LiuFan WuXiaoye
出版日期:
2017年8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1 MB
报告字数:
8128字
所属图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上半年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发端。马克思不囿于流行的工具主义对其技术价值观的桎梏,将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技术即社会生活中的技术现象当中,把对技术的思考寄寓于对机器、工业、劳动等现象的考察。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的探究始终与人的问题相结合,强调技术实践,阐明了人的异化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也是劳动异化所带来的人同人相异化。技术价值集中体现在发展中人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技术哲学异化劳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技术中性论

作者简介:

刘钒:刘钒,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学。

吴晓烨:吴晓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LiuFan:

WuXiaoye:

文章目录
·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主旨
·批判技术价值中性论
劳动异化与技术异化
  • (一)劳动与人的类本质
  • (二)技术异化与劳动异化
·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