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左翼的主体观念:基于巴特勒与霍洛威对勘的反思

作者: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596.29 KB
报告字数:
11690字
所属图书:
重思资本逻辑的同一性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霍洛威“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理念,始终纠缠于统治、臣服,以及如何成为一个主体的复杂的抗争关系,其实质在于,权力之于主体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霍洛威的主体理论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非常相似。为什么以朱迪斯·巴特勒的观点为辅助的理论透视工具呢?理由有二:一是朱迪斯·巴特勒是国内学术界非常熟悉的学者,其文本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非常关注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讲,与巴特勒对比,有助于人们增加对霍洛威的理解;二是二人之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这些可以构成我们进一步理解霍洛威的支撑点。二人之间当然也存在差异,比如霍洛威是借助价值形式的“脚手架”进入主体思考的。对朱迪斯·巴特勒来讲,她强调服从意味着被权力压制,这同时也是人成为一个主体的过程,就后者而言,指向自身的意志,才能促成自我反思的主体生成。与流行的颠覆服从的权力结构的看法不同,巴特勒依循福柯的“权力关系的本质,是敌对力量的冲突”这一论断,主张权力不可消除,并从主体的维度强调主体在加诸自身的权力规范之外,寻求另类文化的可理解性,由此建构其抵抗的政治哲学。但是,其政治哲学的前提依然是停留于认识层面的主体,没有深入社会结构和历史本质论的层面。霍洛威虽然试图借助对价值形式的抽象统治形式的分析,捕捉到历史本质论,但是,霍洛威由于并没有真正对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社会结构进行批判,因而,最终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旁观者。

关键词:

“开放马克思主义”霍洛威左翼的主体观念巴特勒

作者简介:
文章目录
·转回自身的意志与自我反思的主体生成
·不可消除的权力与构建抵抗的政治理念
·文化认知的变革限度与面向资本主义生产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