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方位,核心根源在于理论本身对社会经济发展机制及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其中,理论的时代开放性也是其科学性内涵的关键向度。众所周知,马克思最早对虚拟资本理论展开系统全面的论述,他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实,揭露并阐释了虚拟资本生成、发展及运作机制。但实践的与时俱进决定了虚拟资本理论发展创新的必要性,这同该理论的开放性特征相适应。比如,恩格斯晚年就根据现实发展,论述了包括交易所在内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状况,及时补充完善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涵。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思想映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基础上或语境下展开对虚拟资本理论阐释、扩展、创新及深化。拉法格从马恩经典作家基本观点、方法及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进行论述,最先提出金融资本概念,并认为该资本形态是伴随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现象,是工业垄断组织同资本主义银行业“溶合”的历史产物;希法亭立足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结合现实虚拟资本的发展,系统提出并论述了金融资本理论,丰富充实了虚拟资本理论的内涵,是对虚拟资本理论的持续发展;列宁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语境中,基于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及希法亭金融资本理论,深化完善了金融资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集大成者;随着虚拟资本内涵的不断丰富,以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而展开的理论分析,都是对马克思《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蕴涵的丰富完善。伴随历史发展,虚拟资本的运行扩展也逐渐推进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虚拟资本理论进一步得以深化发展,并在虚拟经济发展中凸显其理论的基础性地位。虚拟经济发展趋向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阐述中具有前瞻性,继而该理论对虚拟经济发展中一般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概述之,虚拟资本是资本发展形态的历史和时代展现,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对客观经济现象的理论再现。科学理论引领实践发展,实践创新丰富理论内涵,虚拟资本形态固然在时代发展中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就根本指导层面的核心位置,也不代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在时代发展中在场性的式微。虽然时代变迁中存在对理论质疑的客观因素,而且理论伴随时代更新也是科学理论的内在要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不能迷信或苛求该理论能够解决一切现实问题,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谭顺:《〈资本论〉:历史、理论与现实》,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第14页。,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所揭示的虚拟资本发展的一般原则,依旧是诊断虚拟经济时代危机病灶及医治当前经济发展难题的科学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