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权力缺席与权力失约
作者:
谢晖
出版日期:
2018年9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03 MB
报告字数:
9782字
所属图书:
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09.225-235
张广兴
刘海年
李林
摘要:
当人们因中国权力的膨胀而深深忧虑的同时,权力缺席现象却是当代中国法律的明显特征。法治主义的权力观,强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皆自法出、法外无权。英国著名思想家哈林顿指出,在法治条件下,“每一个政府的基础或中心就是它的基本法律”。英国著名法学家拉兹也认为:“法治意味着政府的全部权力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有法律授权。”即便因社会的进化而使适当的自由裁量权被人们普遍容忍和接受的今天,符合法律依然是权力行使的基本前提,这便是在严格规则之外,借助正当程序以控权。可见,法律是法治时代权力存在和行使的唯一根据,没有法律根据的权力行使,其本质为非法。这也正是当代中国权力行使的明显病症之一。
关键词:
中国法律
权力缺席
权力失约
公法建设
作者简介:
谢晖:
山东大学副教授。
相关报告
论世界反腐败与渐进式改革(1997~2018)
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遗产”与转型期的腐败
腐败产生复杂原因的哲学思考(1978~2018)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集体腐败探析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成因探析与对策建议
反腐败与中国法治品格的塑造——刚性法治能力的形成所面临的问题
贯彻十五大精神,开创廉政建设新局面
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1995年不发达国家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
文章目录
·
当代中国法律中的权力缺席现象及其成因
·
法律中的权力缺席与权力失约
·
克服权力缺席与注重公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