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作者:
马少春
出版日期:
2019年5月
报告页数:
23页
报告大小:
1.72 MB
报告字数:
14463字
所属图书:
四川生态建设报告(2019)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社区共管是在解决保护区和社区之间矛盾、实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周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区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不同,社区共管模式通过对社区居民等参与主体的赋权,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本文基于对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研结合社区共管相关理论,探索构建有效的社区共管机制。本文认为社区共管的关键是对参与主体的“赋权”,落实权利和责任下放,保障参与主体权益。社区共管机制强调的“多方参与”并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还配套有相关的融资机制、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保障社区共管模式的有效运行,实现自然保护区相关参与主体的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社区共管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者简介:

马少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文章目录
·引言
主要概念界定
  • (一)参与式发展
  • (二)社区共管
  • (三)利益相关者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关系现状分析
  • (一)问卷分析
  • (二)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益相关者分析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构建
  • (一)构建社区共管模式的必要性
  • (二)构建社区共管运行机制的关键举措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