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当代民法与精神文明
作者:
孙宪忠
出版日期:
2019年1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978.95 KB
报告字数:
5752字
所属图书:
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01.392-398
李步云
刘海年
李林
刘瀚
摘要:
建设精神文明,本质是建设一种新道德文明。目前对精神文明这种新道德的准确概念和范围尚没有统一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人们历来对道德规范的概念和范围没有统一观点。但是尽管如此,不应否认我国人民群众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打破旧道德并形成一种新道德。所谓建设精神文明,就是要引导人民对自己的道德观念去恶扬善,去伪存真。显然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在这一工作中,当代民法的精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法治
精神文明
民法
作者简介:
孙宪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1984级硕士研究生,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报告
创建法治型精神文明的几个法理问题
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
社会治理方式法治转向刍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实时调研:“治”与“自治”的农村
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新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文化发展回眸与展望
文章目录
·
精神文明与法治
·
精神文明与当代民法精神的统一性
·
民法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