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他们通常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寻求融入现有秩序或成为改变这种秩序的一种力量。”参见联合国大会决议《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运动纲领》,1995年。在美国历史上,青年首次占据社会最显著、最强有力位置的时期是被称为“60年代”的特殊时期,这体现在青年的人口优势上,即“婴儿潮一代”激增的几千万人口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后开始陆续成年,更体现在青年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影响力上。在整个60年代,社会青年(非大学生)大都只是作为激进政治的旁观者和反文化潮流的追随者出现的,影响美国社会的主要是青年大学生。大学生在美国影响力的增长又与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相关联。从1960年至1970年,美国大学吸纳的大学适龄青年比例从占青年人口的20%跃升至50%,高校学生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大学的权力结构、知识体系、管理模式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人口的集中、统一化的管理为青年学生“群体意识”“群体认同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此时,在国际上充当冷战先锋、国内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的美国,暴露出了丰裕与贫穷、平等与种族歧视、和平与核恐惧等多重矛盾,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刺激,推动其寻找替代性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就在美国社会最富庶、青年受教育最好、国内民主化进程加速的时期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