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年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现状、障碍和措施

作者:
虞洪 田媛媛 徐静思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大小:
1.34 MB
报告字数:
13286字
所属图书: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和基础,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协同一致性,存在有机结合的内在逻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但是,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在提出背景、政策目标、适用对象、实现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在实际衔接中面临一些困难: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体制机制碎片化、产业扶贫项目短期化、产业选择同质化,参与主体能力缺失,内生动力不足;现有扶贫产业项目多由政府推动,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实现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需要优化顶层设计,做好体制机制的衔接;拓展产业链,培育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提升主体自身发展能力,完善带动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更好地衔接。

关键词:

产业融合产业扶贫产业振兴

作者简介:

虞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粮食安全、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城乡融合等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四川为例》等独著和合著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40余篇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和部门采纳。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荣获四川新闻奖三等奖1项。

田媛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徐静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文章目录
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现状
  • (一)培育了联农带农的新型经营主体
  • (二)打造了承载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 (三)创新了脱贫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
  • (四)探索了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 (五)出台了推动衔接的支持政策措施
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中面临的障碍
  • (一)产业选择短期化导致长效增收能力弱
  • (二)扶贫产业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弱
  • (三)参与能力缺失化导致内生支撑能力弱
  • (四)举措过度行政化导致市场驱动能力弱
  • (五)衔接机制断链化导致协同推进能力弱
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
  • (一)培育持续增收的融合发展模式
  • (二)强化独具特色的产业品牌塑造
  • (三)搭建优势互补的协同参与机制
  • (四)构建共建共赢的市场驱动机制
  • (五)制定系统谋划的衔接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