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数据库
首页
学科子库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党史党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新时代文化建设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专题研究
人物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
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研究
苏联东欧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人的现代化研究
中国道路研究
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高质量发展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党史重要事件
党识参考
学术出版
出版动态
阅读精粹
会议资讯
学术共同体
研创人员
研究机构
登录
注册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篇章详情
土地产权改革:整体性与“倒序”的路径
作者:
胡靖
出版日期:
2022年1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1.24 MB
报告字数:
23633字
所属图书:
乡村振兴研究(第1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收藏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01.142-169
韩俊魁
邓国胜
摘要:
目前若过度强调小农户的土地财产权,必然就会破坏村庄土地资源的整体性,造成农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造成农民在村庄内的生活困难。为此,下一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就需要遵循“倒序”的改革逻辑,以土地资源和农业的整体性引领改革的方向,保障村庄土地“剩余控制权”的完整性,同时发挥村两委和村集体的村庄主体作用。综合社、专业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增强乡村的组织化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减轻对转移支付的依赖。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土地产权
乡村振兴
剩余控制权
作者简介:
胡靖:
胡靖,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专家。
相关报告
宅基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水区
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政策设计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迈向现代化的伟大创举
融合发展:城乡关系走向平衡的新实践
集体建设用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2年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形势与经验总结
陈岙村:富在青山绿水间
荻港村:梦里水乡是归处
七一村:何德兴带领村庄走上蝶变路
文章目录
乡村振兴的整体性特征
(一)乡村的整体性、系统性
(二)整体性的目标与方法
“顺序”与“倒序”的改革路径
(一)从“要素”到“剩余控制权”
(二)土地资源的“一大二公”
(三)村庄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网络与层次
(四)“顺序”与“倒序”的路径选择
重构“家庭经营”
(一)家庭经营的非合作困境
(二)适当限制“退出权”
(三)整体性发展的方向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