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10月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智库建设高调展开。2015年初,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紧随其后,各类政府内外,特别是大学内部的研究力量和准研究机构,纷纷以智库的名目重组,以便在财政支持的政策研究体系中分一杯羹。与此同时,各路媒体和民间机构虽也加入了智库建设运动,但在影响和资源上无法拟论,而少数声音略大的亦有千丝万缕的官方背景。然而,在这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巨量的财政投入之后,想象中百花齐放、异说竞起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无怪乎郑永年对于中国政策研究的尖刻批评一经刊出,就激起了学界内外激烈的争论。那么,智库建设运动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是中国当代政策研究体系总体结构和制度的痼疾?另外,政策研究的母领域——社会科学——是否已陈陈相因,亟待变革?问题到底是知识的缺失,还是价值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