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2020年厚植生态资本实现生态扶贫的实践案例——以美姑县节柴项目为例

作者:
李晓燕 杨潇 嵇红啸 杨晓燕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1.33 MB
报告字数:
10174字
所属图书:
四川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1)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过去一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美姑县也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思路,大力发展节柴灶生态扶贫项目。美姑县通过采取调整基准线、确定减排量、保障项目相关者利益等措施,不仅降低了森林资源破坏程度,提升了农户的技术与接受度,而且探索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落实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对于建设成本逐渐增加、部分结构设计欠缺合理性、项目建设规模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等问题,美姑县在今后的生态扶贫中可适当增加项目成本预算并及时调整项目规划,更好地对自然生态环境实施保护,争做碳中和农村示范点,落实高效的生态扶贫项目,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环境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关键词:

环境保护生态扶贫生态振兴

作者简介:

李晓燕: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被评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与农业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低碳农业发展研究——以四川为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基于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视角》2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2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0余项政策建议获国家领导人、四川省主要领导批示,部分成果被省、市、县(区)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采纳。

杨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嵇红啸: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杨晓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文章目录
·引言
美姑县节柴项目的基本做法与总体成效
  • (一)美姑县情
  • (二)基本做法
  • (三)总体成效
美姑县节柴项目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 (一)主要问题
  • (二)解决措施
生态扶贫经验总结与启示
  • (一)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扶贫实现
  • (二)发展“生态+”产业,打牢贫困地区发展基础
  • (三)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格局,推动生态扶贫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