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论《老子》中辩证法对道的从属性地位——以哲学史著作的界定和阐释为主要分析对象

作者:
姜晓琨
出版日期:
2020年10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1.53 MB
报告字数:
10981字
所属图书:
国际儒学论丛(第9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人哲学史著作中常用辩证法来“反向格义”《老子》的部分思想。《老子》文本中确实可以解读出辩证法,但大部分近现代学人在写作哲学史著作时,为了强调《老子》思想中的辩证法,在引证、处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章、“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等文句时,过分强调形式上的相似,忽略了内容,割裂了文句与原所在章节的联系,因而不同程度曲解了文义,以至于让人以为《老子》的意图之一就是说辩证法。事实上,由于《老子》学说的特殊思考进路或者说“道”的特性,辩证法是依附于“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守柔不争”等核心义理的副产品,是一种附属性、工具性的存在,绝对不是第一义,《老子》思想中最根本的一点辩证思考——“上德不德”与《老子》核心义理的关系亦可佐证这一点。

关键词:

哲学史辩证法《老子》反向格义上德不德

作者简介:

姜晓琨:姜晓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儒、释、道三教关系。

文章目录
《老子》部分章节再认识
  • (一)“反向格义”中的喧宾夺主
  • (二)离开具体语境就形式谈辩证法
·隐含的“上德不德”之辩证关系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