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对劳思光诠释象山、阳明、龙溪的方法论反思

作者:
杜保瑞 Duh,Bauruei
出版日期:
2020年3月
报告页数:
16页
报告大小:
3 MB
报告字数:
14482字
所属图书:
国学论衡 (第八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讨论劳思光先生在宋明儒学系统中对三位最具心学形象的儒学理论的诠释意见,并提出笔者的反思意见。劳先生的意见都是正面支持赞许陆象山和王阳明的理论的,关键就是劳先生心性论中心的中国哲学解释架构,这使得儒学以主体性的价值自觉以及道德实践为根本型态,且是最具优异殊胜的理论型态,而这一点正是象山、阳明的长项。虽然如此,笔者认为,儒学不能只是这些问题,为进行三教辩证而建构的形上学、宇宙论的理论,是有它的角色功能的,甚至,即便在心性论旨的脉络下,主体性的价值自觉亦不免本性论、本体论问题的涉及和确认,这是本文中要和劳先生讨论的地方。最后,因阳明学在宇宙论、本体论、形上学问题上立意不明,导致后学王龙溪偏于禅佛教,对此,劳先生在儒佛分际上严予区分,批判了龙溪之学。本文之进行,乃依劳先生《新编中国哲学史》(三上)一书中的陆象山、王阳明、王龙溪部分进行逐章讨论。

关键词:

王阳明劳思光陆象山王龙溪

作者简介:

杜保瑞:杜保瑞,1961年生,男,台北人,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研究。

Duh,Bauruei:Distinguished Professor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文章目录
·前言
·对陆象山与朱熹辩太极图说意见的反思
·对陆象山心即理说意见的反思
·对陆象山工夫理论诠释的反思
·对陆象山对学统之态度的反思
·对阳明学说要旨的反思
·对王阳明心、理、良知关系讨论的反思
·对阳明致良知与成德工夫的诠释意见之反思
·对致知格物诚意之一贯性意旨的反思
·对知行合一之确解的反思
·对四句教之说明的反思
·十一 对致良知与明明德讨论的反思
·十二 对王龙溪讨论意见之反思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