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旨趣。早年,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要反对天体崇拜的虚假观念,开启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先河。随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中,在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践观视域中,分析了经济异化、意识异化、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等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物质生活实践”这一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对意识形态做了较系统的理论阐述。随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进一步从政治学、经济学层面研究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质及其历史走向等问题。但是,由于马克思当时没有明确界定意识形态的概念,在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中又在不同语境和不同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因而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后,意识形态的概念不断引起争议,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出发,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产生了怀疑,但其中也包含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