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作为“实学”的“心学”——试析湛若水的工夫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作者:
戴黍 魏天翔
出版日期:
2018年12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1.58 MB
报告字数:
6983字
所属图书:
心学与家训家教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湛若水(1466~1560),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在他漫长的从政、讲学、著述生涯中,与王阳明多有交集。《明史·儒林传序》称:“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7244页。然而,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湛若水及其业师陈白沙所代表的“陈湛心学”远不能和“阳明心学”相提并论。今人对湛氏思想的研究,也往往起因于对阳明心学的关注,将其视为后者的参照或辅翼。但是,深究湛氏的传世论著,会发现其学问多有独到之见,创新灵动之余,而且为“心学”赋予了关切现世、注重践履的实学气质。本文以湛若水工夫论为中心,试图展现和探究其深具实学品格的心学特质。

关键词:

作者简介:

戴黍:

魏天翔:

文章目录
·斥“支离”而“合一”
·舍“静坐”得“随处体认天理”
·“知行并进”与“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