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1466-1560)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寻授翰林院编修。正德七年(1512)奉使往安南国册封安南王。次年正月十七日到达安南国,返回朝廷时婉谢安南王厚馈,深得远人之心,归后作《南交赋》,对安南国情有充分认识。五十岁时母亲病逝,从京奉柩归葬,在家守墓三年。嘉靖元年(1522)都御史吴廷举、御史朱节向朝廷推荐复用,回京复职,补翰林院编修,同修《武宗实录》。次年转翰林院侍读,又次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四年,升南京吏部右侍郎,次年转礼部左侍郎,预南北郊分祭议。六十八岁由礼部左侍郎升南京礼部尚书。七十一岁转南京吏部尚书。七十四岁转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湛若水虽然提倡心学,为岭南心学大家,但其学仍以经世致用为依归,《治权论》所反映的经世思想,可以作为明证。《治权论》约写于嘉靖十八年(1539),时安南王莫登庸叛乱,嘉靖皇帝欲亲征,湛若水上《治权论》,反对出兵。文中铺陈平天下之要略,提出帝王之治的方案,对了解湛氏的经世思想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