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是儒家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孔子确立了义高于利的价值优先性原则,奠定了后世儒者讨论义利问题的基调。孟子将义利问题重点延伸至政治领域,将“义利之辨”与“王霸之辨”关联起来,推崇王道仁政思想。西汉时期,“盐铁会议”中的儒生选择《孟子》为主要思想来源,在盐铁官营等问题上主张以义为本,毋与民争利;在匈奴问题上主张“义以为上”,施行仁政教化,与持法家立场的御史大夫展开了激烈交锋。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儒生主要在政治领域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义利之辨”思想,体现出对孟子的极高尊崇,也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对汉帝国“霸王道杂之”的治理路径起到了良好的纠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