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德里达,1930年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近郊一个犹太人家庭。当时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的殖民地,因此虽然身处犹太家庭,德里达的生活并未被犹太教左右,他的法语水平远高于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水平。19岁时,他来到法国读巴黎高师的预备班,3年后,他成功考取作为法国哲学家摇篮的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他的研究从胡塞尔入手,力图探求思想发生的源头和前提,寻找哲学背后的哲学。了解这一点,对理解德里达著作中千奇百怪的哲学词汇是很必要的。德里达青年时代所处的法国哲学界,有两大流派——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其受到的教育和之后的研究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1966年,他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举行的“人文社会科学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的演讲,宣布了结构主义的不可能,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宣言。当时年仅36岁的德里达凭什么能够动摇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根基呢?结构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