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美国美学界的热点问题是分析美学的衰落与实用主义美学的复兴。分析美学的衰落,既是受到人文主义、存在主义等欧陆美学外部冲击的结果,又是其学科追求内在缺陷导向的必然结局。早在1967年,罗蒂在他的论文集《语言转向》中就揭示了分析哲学家对于分析哲学发展困境的忧虑。毛崇杰:《实用主义的三副面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7页。分析美学的宗旨,是从美学概念的语言分析入手,彻底解决关于艺术本体论、艺术定义、审美经验、艺术价值等美学核心问题的争论。但是,在强调美学、艺术概念的开放性对传统美学、艺术观念造成冲击的同时,分析美学也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人们发现,语言分析并不能真正解决美与艺术的本质、艺术定义等问题;而艺术作品意义的无限丰富性,也不是单纯地依赖术语澄清或语词分析就能够得到解释和理解的,“分析哲学所推崇的理想化的定义的命题语言并非世界本真状态的揭示,而是封闭在语言本体之中的虚设的本质”。毛崇杰:《实用主义的三副面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9页。因此,分析哲学的统治终结了。作为分析美学阵营中的一员,舒斯特曼对此深有体悟。于是,他不再偏安于语言分析的象牙塔,从单纯的语言分析转向对生活实践的关注,在哲学、美学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中去寻求美学与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他认为,就宗旨来看,实用主义恰好处于分析美学和欧陆哲学之间,实用主义的复兴可以解决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之间的冲突:“由于处于分析美学和欧陆美学之间,结合了后者的洞察和广泛关涉与前者的经验主义精神和落实到底的见识,实用主义美学在帮助我们重新定位和复兴艺术哲学上,占有很好的位置。”〔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彭锋译,商务印书馆,2002,第17~18页。于是他自觉地向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传统回归,成为引发实用主义复兴的焦点人物。具体而言,舒斯特曼实用主义复兴理论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哲学上,复兴生活哲学的传统哲学观念,强调审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哲学的多样化实践中不可替代的价值;美学上,复兴审美经验在美学中的核心地位,自觉向正统实用主义的审美经验理论回归;艺术上,既重新定位高级艺术、精英艺术,又认可通俗艺术的合法性身份,给予通俗艺术以应有的美学地位,从而实现高级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双重复兴,进而拯救濒临“终结”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