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经济”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寻找文化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之间失去的联合是文化发展之未来,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之未来。在对文化批判理论重建的过程中,美国学者劳伦斯·格罗斯博格、澳大利亚学者格雷姆·特纳、英国学者约翰·哈特利等相继做出了贡献。本章重点分析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格雷厄姆·默多克的传播批判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政策研究理论,它们分别代表了当前文化批判理论与政治经济学联合的可能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本章重申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原则,主张文化批判理论应注重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说明文化和人的本质,说明文化究竟是如何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试图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解释和发展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命。丰子义指出,《资本论》中唯物史观的研究和阐发主要是抓住生产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并通过“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两大思想来展开的。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实际上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等多个维度。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