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对经济主义和还原主义的回避作为发展理论的基础,因此,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不断发展变化,但其本质并未改变,即为了避免经济主义和还原主义的可怕指责而尽可能地不与物质生产理论发生关系,以至于文化批判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聚焦于文化内在性而最终使得文化与其关涉的物质、经济等因素相分离,其所形构的对文化高度的自反性理解的趋势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去经济学化”的后果,也是当代重建文化批判理论的原因。正是在此意义上,本书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审视各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实质性影响与限度,强调文化批判理论不能停留在上层建筑领域用文化解释文化,而应从物质需要、客观经济与历史必然性等角度形塑文化研究的未来。
整体视阈下马克思货币学说研究
马克思生产方式二重性理论研究
鲍德里亚的生产劳动误读
领导权与话语权:“颜色革命”与文化霸权
张楠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社会学联培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在《哲学动态》《理论视野》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