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肖甜 陶云 杨舒涵
出版日期:
2024年2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大小:
1.15 MB
报告字数:
24504字
所属图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心理健康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影响因素、目标和方法。文中首先明确了心理健康的概念,包括保持良好社会适应和自我状态的能力,以及降低不良社会行为发生频率和提升自我调控能力的作用。接着,文章分析了大学阶段作为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大学生面临的智力发展、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性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挑战。随后,详细讨论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如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加速、原生家庭影响和遗传与躯体疾病等,以及主观因素如人格特征和心理冲突。进一步,文章列举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困扰,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困扰

作者简介:

肖甜: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资源配置。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4项,主研或参与2项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参编教材2部,参与出版学术著作1部。

陶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师范大学高原脑认知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学科带头人,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现担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小组成员,云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云南省高校本科教学综合评价心理学类组长,云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监事。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等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多部(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杨舒涵: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长是教育政策、民族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云岭大讲堂主讲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学前教育分会秘书长。“兴滇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研或参与5项国家级课题、11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重大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2部、参编教材1部,13篇政策咨询报告得到省部级单位的采纳。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 智力健全,自知力完整
  •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 健全的意志力
  • 和谐包容的人际关系
  • 健康完整的人格
第二节 大学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期
  • 智力发展到高峰但未完全成熟
  • 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但不稳定
  • 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
  • 人际交往意愿强烈却被孤独感困扰
  • 性生理成熟而健康性心理匮乏
  • 人格发展逐渐完善但不稳定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客观因素
  • 主观因素
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困扰
  • 学习心理困扰
  • 人际关系困扰
  • 情绪困扰
  • 生活适应问题
  • 就业心理问题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特殊性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的特殊性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组成的特殊性
第六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当代价值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精神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