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论及其当代性

作者:
王海滨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9页
报告大小:
596.17 KB
报告字数:
6978字
所属图书: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精神”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调发展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辅相成的一种良性运转态势。物质形态产品的生产和观念形态产品的生产“分则两害,合则两利”。深入探索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具体环节,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动态过程。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以中国方式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生产物质生产

作者简介:

王海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精神世界重建。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五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论点摘编三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中心-依附”论批判
·第二节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良性互动的具体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