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中国精神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

作者:
王海滨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7页
报告大小:
588.03 KB
报告字数:
5020字
所属图书: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精神”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中国精神是区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汇流,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等特征,是中国道路的精神指引。在基于现实逻辑和把握现代观念的基础上,建构表征当代中国精神的范畴体系和话语方式,是研究和宣传中国精神的内在要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本文探讨了如何认识和涵养中国精神,以及怎样构建中国精神话语体系。
关键词:

话语体系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理论

作者简介:

王海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精神世界重建。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五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论点摘编三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如何认识和涵养中国精神
·第二节 怎样构建中国精神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