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精神理论的现代性建构

作者:
王海滨
出版日期:
2025年3月
报告页数:
13页
报告大小:
612.89 KB
报告字数:
10594字
所属图书: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精神”研究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现代化征程中的诸种精神问题呼唤面向现代性的精神理论。精神的本质与结构、运行与发展、力量与作用等构成了精神理论的基本问题域。以实践为基石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在受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精神世界的本质及其内在结构。精神运行的基本机制体现着精神受动性和精神能动性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辩证性”“历史性”“整体性”,为研究现代性的精神境界建构问题提供了“现代性·需要·精神”这一分析框架。基于与现代化实践良性互动的精神文化追求,探寻物的占有和精神需求之间的关联互动及其动态平衡成为一种应然的现代性文化理想。建构一种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型现代性精神理论,对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理路,以及重建与现代化良性互动的精神世界和走出现代性的精神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理论现代性建构

作者简介:

王海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的精神世界重建。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江海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学习与探索》等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专著五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三篇、论点摘编三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两项。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精神的本质与结构:以实践为枢纽的精神结构论
·第二节 精神的运行与发展:以人的解放为基础的精神修养与精神实现
·第三节 精神的力量与作用:与现代化实践能够良性互动的精神境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