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第一版出版150周年,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对话、交流与整合,“《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第10期于2017年4月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郝立新、魏小萍、聂锦芳、张文喜、王峰明、张旭、郑吉伟、张秀琴、谢富胜、罗骞、白刚、高云涌、胡刘、臧峰宇、王庆丰、赵峰等权威专家及青年学者代表60余人与会。《光明日报》、《教学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与会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视野,聚焦经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展开跨学科对话。会议现场,学者报告、专家评议与跨学科自由对话相结合,讨论深入,氛围热烈。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资本论》及其手稿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述,不仅是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思想,还是阐释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最重要文本依据,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纪全球发展的新形势与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资本论》原理的科学性与生命力。在新的时代境遇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仍然绕不开这座“思想高峰”。《资本论》的当代研究,应当打破“过度思辨化”和“过度实证化”的二元对峙,扬弃哲学学科与经济学学科的过度分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超学科”视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建构。文本文献、思想史、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融政治经济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一体的整体性阐释,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合理构建,有助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创办于2013年10月,至今已举办19期,将持续加强对《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著作以及中国化的研究,以期聚焦研究创新热点,整合多元学科力量,搭建学科建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