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结论

作者:
〔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Saad-Filho) 周丹 孔祥润 王月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报告页数:
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865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的价值
摘要:

本书分析了马克思价值理论中劳动、价值、货币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些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模式具有历史确定性,而对它们的分析通常是从总体上或从阶级层次上(而不是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钟爱的个人层次上)进行的。本书得出了四条重要结论。

第一,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动和剥削的分析中,抽象劳动、价值和价格是本质性要素。虽然它们很重要,但是不论在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内还是范围之外,对它们的意义、重要性和相互关系都有很多争论。本书勾勒出的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解读,避免了文献中随处可见的对不一致性的指控,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必然蕴含生产和分配的社会冲突。这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源于定义着这种社会系统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冲突与其他阶级社会的分配冲突很像,因为它们都存在这个问题:在各种相竞争的主张中,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既分配了蛋糕(国民生产),又维持着系统的稳定性?与之相比,生产的冲突源于阶级关系,正是阶级关系把资本主义与其他生产模式区分开来。它们源于如下争论:在何种条件下进行了多少雇佣劳动?它们的结果对分配冲突有限制作用。

第三,跨部门竞争倾向于驱散个人利润率,因为利润更多的资本有能力长期大规模投资,从一系列生产技术中择优使用并雇佣最好的工人,这一切又强化了它们的初始优势。71575239两相比较,部门内部竞争导致了利润率的趋同化,因为资本迁移造成了社会生产潜力的再分配,提高了高利润部门的供给能力,因而降低了超额利润。在这两个过程中,金融体系起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对资本积累的矛盾动力学分析并不导向静态结果,也不导向利润率均衡或资本持续不断地集中。这些过程相当平顺,它们通常产生不稳定性,并引发能引起贫穷并破坏生计的经济危机。危机和失业表明资本主义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而且是历史上最具有系统破坏性的生产模式。

第四,更一般地说,资本主义经济是不稳定的,因为竞争环境下榨取、实现和积累剩余价值的各种力量相互冲突。这种不稳定性是结构性的,即便最好的经济政策也不能完全规避它。竞争迫使每一个资本竭力提升劳动生产率。这通常蕴含着能提高机械化程度的技术变革,蕴含着公司内外劳动过程的整合,蕴含着潜在的生产规模。因而,竞争促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

生产丧失自己的私有性质并成为社会过程……因为生产资料现在是作为共同的生产资料被使用,因而不是由于存在单个人的所有权,而是由于它们同生产发生的关系,即作为社会的生产资料被使用;各种劳动现在同样也是以社会规模来完成。71575240

生产社会化不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它与大规模资本投资,信用关系和投机的发展,技术水准降低,劳动市场变化,结构性失业,破产以及危机等相连。这些过程浪费极大。它们曾引出了工场的抵制和政治的冲突,并且为社会变革和反抗资本主义提供了强力刺激。

但是,这还不是全部。资本主义一直变化着,马克思论证这种生产模式因其社会的和经济的矛盾,而日益趋向不稳定。其本质在于竞争破坏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基:

资本……采用技艺和科学的一切手段,来增加群众的剩余劳动时间……于是,资本就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了为社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条件的工具,使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缩减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的发展腾出时间。但是,资本的趋势始终是:一方面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把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剩余劳动。如果它在第一个方面太成功了,那么,它就要吃到生产过剩的苦头,这时必要劳动就会中断,因为资本无法实现剩余劳动。这个矛盾越发展,下述情况就越明显:生产力的增长再也不能被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所束缚了,工人群众自己应当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这表明财富本身是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的,而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是在同剩余劳动时间的对立中并且是由于这种对立而存在的,或者说,个人的全部时间都成为劳动时间,从而使个人降到仅仅是工人的地位,使他从属于劳动。因此,最发达的机器体系现在迫使工人比野蛮人劳动的时间还要长,或者比他自己过去用最简单、最粗笨的工具时劳动的时间还要长。71575241

此处的大段引文强调居于资本主义积累核心处的两个重要矛盾。第一,如前文已经证明的,竞争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上升的趋势,意味着资本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如果用相同的劳动投入能生产出更多产品,虽然减少了劳动时间,但生活标准会有所提升。例如,从19世纪中叶起,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重要类别的工人的工作时间有了实质性减少。虽然如此,生活标准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工作时间减少通常无法与技术进步保持同步,因为资本家抵制一切会降低剥削率的措施。经验证明,缩短劳动时间的成功尝试依赖于工人阶级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力,技术状态在这方面的影响虽然重要但是第二性的。劳动时间缩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工人而言的。如果技术提高了但劳动时间没降低,那么经济就更容易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一方面,单个资本家的兴趣是延长劳动时间,以便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资本家们的共同兴趣是必要时减少劳动时间,以便用高水平的就业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这二者的矛盾使得最大剥削率和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共存。

第二,这一点从长期看很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使用价值时活劳动的重要性,进而降低了价值的决定中活劳动的重要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进步不可能完全消除苦活累活和长时间劳动。它们永久存在不是因为技术的阻碍而是因为社会的阻碍。尤其是,技术进步促进由非市场过程而来的需求的满足,它使劳动时间的减少成为可能,使重复的、危险的和不健康的任务的自动化生产成为可能。然而,这是资本主义所厌恶的东西,因为它与资本增殖和剥削关系的再生产相冲突。在某一阶段,马克思相信人民大众不会接受这些对他们个人和集体潜能的限制。

对马克思来说,废除资本主义标志着人类社会史前时期的结束。71575242然而,向另一种生产模式即共产主义的转变,是很艰难的。唯有人民大众受到巨大压力(获得完全的主体性意义),处于资本主义核心的社会关系才会发生变化。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也许会长期存在,虽然人类及其环境会付出巨大代价。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知情群众的干预是必要的。这些问题包括:环境恶化,长期失业,富裕和贫穷国家都存在的贫困,可治愈或可控制的疾病的传播,文盲、文化、种族和经济压力,以及其他难题。在表述这些问题及其潜在解决方案时,马克思提供的分析不会受固有偏见的影响,这能激发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简介:

〔英〕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Saad-Filho):阿尔弗雷多·萨德-费洛(Alfredo Saad-Filho) 英国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曾在巴西、加拿大、日本、莫桑比克、瑞士和英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担任高级经济事务干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新自由主义批判、劳动价值论及其应用等。著有《马克思的价值: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2002),合著《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版(2004)、《促进增长、就业和减贫的经济政策:以赞比亚为例》(2007)等,主编《反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导论》(2003)、《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2005)等。

周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价值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研究》(2015),合著《现时代的精神境遇》(2013)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5),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孔祥润:哲学博士,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希腊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出版译著两部:《〈申辩篇〉中的苏格拉底》(2018)、《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2020)。

王月: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