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图书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书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英 文 名:
MARXIST PHILOSOPHY REVIEW(Vol.3)
作 者:
陈新夏杨生平 主编 ; 黄志军 执行主编
I S B N:
978-7-5201-2904-6
丛 书 名:
关键词: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性别建构后现代空间
出 版 日 期:
2018年6月
生成引文
  • 目录
  • 简介
编者手记
向以评论的方式贡献思想的作品和作者致敬
热点评论
关于“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自我所有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柯亨与马克思在当代的相遇——评柯亨的《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在何种意义上是哲学?——国内《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专题评论
后现代空间的性别建构——多琳·马西《空间、地方与性别》中的后现代空间之争 “空间转向”后的左翼地理学人宣言——评多琳·马西代表作《空间、地方与性别》 不平衡、地方感与空间的性别——多琳·马西《空间、地方与性别》中的三个主要理论 以“都市革命”来改变世界——对列斐伏尔《都市革命》的再发现
学术书评
《李达年谱》编撰的重大意义与学术创新 科学时代哲学何为?——兼评张文喜教授的《方法与反方法》 面向虚无主义的“阵地战”——评邹诗鹏教授的《虚无主义研究》 理念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内在张力与历史理念的动力结构——评刘敬东教授的《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 从“存在的象征”到“存在的超脱”:政治美学的前景——评张盾教授的《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新时代语境中的意识形态研究——评张秀琴教授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理解史》 认识“虚构”的自己——评尤瓦尔·赫拉利教授的《未来简史》
思想对谈
《资本论》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青年学者对话录(2017)
博文锐评
马克思文本研究“新生代”的初次亮相——三部青年学人研究专著简评 虚无主义的“中国性”建构——评“中国虚无主义” 论早期马克思的“主谓颠倒”理论:“中介”的作用
佳作短评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等书评5篇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力图以评论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评论中见时代之思想,睿智之对话,生动之现实,为本刊理想与追求。为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您的见证,还有您的参与,进而使改变现状成为可能。

作者
陈新夏 陈新夏
杨生平 杨生平
黄志军 黄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