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革命之后,国内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异常活跃,众多关心中国发展前途的人士总结梳理过去的经验教训,探讨未来的道路和方向,企图弄明白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内容、动力和阻力、战略选择和道路选择等。而要阐述清楚这些问题需要确认中国经济的性质,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弄清楚中国农村经济性质便成为关键。不可否认的是,这次论战政治性质是十分明显的。学界普遍认为,这次论战最初为关于中国经济性质论战,争论当时中国到底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扩展到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农村经济性质论战,其中中国农村经济性质主要是以《中国农村》杂志为阵地的“中国农村派”学者同在《中国经济》和《益世报》等期刊发文的学者的争论为主。三次论战本质都一样,支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张的学者几乎都是来自共产党阵营,从学术和理论上捍卫中共六大的战略判断。最后,中国农村派编纂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获得了广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论战双方提升了理论水平,拓展了论战话题的关注度和理论深度,为后来的革命道路选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