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社会生成的人本维度

作者:
王姝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5378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在马克思理论视域下,狭义的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即“现代社会”,它反映的“现代性观念”就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马克思看到了市民社会的深刻矛盾,也正因如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最终指向对未来社会的谋划及建构。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极端化,西方社会进行反向保护运动。同时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始终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必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理解人的生活活动的意义。“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根本指向,它体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

关键词:

市民社会社会价值人本维度反向保护运动个人价值

作者简介:

王姝: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在《学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观的人本维度
  • 市民社会的深刻矛盾
  • 超越政治解放:从“经济人”到“社会人”
  • 人与社会: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本质生成
第二节 西方社会反向保护运动的启示
  • “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极端化
  • 社会的反向保护运动与福利国家的建立
  • 新自由主义的反扑
第三节 个人价值:个体自由个性与人格独立
  • 独立人格与“自由个性”
  • 独立经济人格:所有者与交换者身份的辩证统一
  • 独立交往人格:现实社会生活运行的内在机理
第四节 社会价值:社会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公共性价值旨趣
  • 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价值
  • 构建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