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观是把握和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入口,是一个包含人的实践活动和个体与社会价值的整体性规定,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马克思“社会”观,深刻把握马克思“社会”观的本质,并以此为指导,从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与任务出发,总结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
本书则从不同维度研究了马克思“社会”观的本质与内涵,并与之相应地审视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借鉴。
生成与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马克思历史方法理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
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在《学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