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

作者:
王姝
出版日期:
2021年10月
报告页数:
35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2092字
所属图书:
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他人和资源的支配能力。货币与资本的脱域性与通约性使其超越国家而成为当之无愧的“权力的容器”。而中国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跨越,说明中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在中国发展的特定时空与格局下,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跳出工具理性之囿,摆脱资本逻辑束缚,赋权于民,使社会治理真正回归人的本位。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中民生问题的内涵在不断升级,民生建设已成为检验一个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基于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性指导与“以人为本”的民生建设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具体而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民生建设社会治理权力维度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作者简介:

王姝: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近年来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3项,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多项,在《学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观的权力维度
  • “权力的容器”
  • 市民社会从家庭分化出来之前的权力容器
  • 作为社会权力的货币与资本
第二节 社会治理:社会生成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 治理与社会治理概念的梳理
  •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 对西方社会治理经验的借鉴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保障
  • 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的破题之举
  •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构建:民生建设的社会目标
  • 中国特色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社会的差异
第四节 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