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创新

作者:
谭好哲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9816字
所属图书:
中国学术与话语体系建构(总论·人文科学卷)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理论作为人类把握现实的精神对应物,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构成理论内容的基本骨架,而问题切入现实的深度则构成理论研究和创新的思想深度和价值意义的大小。所以,任何理论研究和创新,都不可缺少问题意识。然而,从自我反思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的理论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内,却比较普遍地欠缺问题意识,致使理论创新能力不强,学术影响力度较小,这一点,似已成为学界共识。为此,近些年来学界业已发表不少文章,呼吁增强问题意识,并就如何增强提出一些主张和见解。这是问题意识觉醒的一个可喜表现。不过,通观这方面的一些文章,会发现泛泛之论较多,而且许多论者面对问题的理论立场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并不明确,明显地缺乏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自觉。为此,必须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而言,仅仅停留在一般性地呼吁和谈论增强问题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再进一步,深入到“马克思主义问题性”与文艺理论研究的关系上来,在“马克思主义问题性”的寻找、研讨与确立、坚守中切实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发展和思想创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

谭好哲:谭好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

文章目录
·“马克思主义问题性”的提出背景与内涵
·方法论与“问题性”的解释维度
·历史性与“问题性”的时代维度
·理想性与“问题性”的价值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