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实践——以两次选举运动为例

作者:
杨安妮
出版日期:
2019年6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20282字
所属图书:
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1937~1945)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参加选举作为农民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在唤醒农民的民主参政意识、提高农民的参政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一直以来都有人质疑中国民众的文化水平太低,他们是否有运用选举权的能力,国民党更是以此为借口,来拖延民主的实行,并污蔑根据地的民主选举。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两次自下而上的选举运动:1937年7月至12月的边区第一次选举运动和1941年2月至11月的边区第二次选举运动。在两次选举运动中,边区发出各种关于选举运动的条例和指示,保证民众享有选举、监督和罢免权利,在较为充分的宣传组织工作基础上,边区农民开始大规模地参与政治生活。陕甘宁边区的两次选举运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选举能够进行和能否进行得好,关键在于人民有没有发表意见和反对他人意见的权利,在于人民能不能真正无拘束地拥护某个人和反对某个人,而选举的技术问题则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以解决的,“只要政府真正给予人民以民主,施以深入的民主教育,人民是会运用民主的”。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两次选举运动

作者简介:

杨安妮:女,1988年生,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讲师。2009年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博,于2014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兴趣与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研究。

文章目录
第一节 第一次选举运动
  • 抗日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及其特点
  • 第一次选举运动的准备工作
  • 边区各级议员的选举
  • 个案分析:延安县的乡选运动
第二节 第二次选举运动
  • “三三制”政权选举政策的新变化及其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 第二次选举运动实践的新特点
  • 边区新区议员的选举
  • 个案分析:绥德分区保级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