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篇章详情

特区实践与中国道路形成

作者:
陶一桃 鲁志国
出版日期:
2017年2月
报告页数:
40页
报告大小:
0
报告字数:
35842字
所属图书:
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其中深圳更是在各个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引领着中国道路的发展。自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GDP年均增长近30%,2013年达到14500.23亿元,是1980年特区设立前的8055倍。目前,深圳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特大城市,人均GDP和地均GDP位列全国第一,出口总额位列全国第一,工业总产值位列全国第二,地方财政收入位列全国第三,GDP位列全国第四。与此相应,全国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GDP达到568845亿元,是1980年的125倍。特区实践的成功是中国道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道路的成功则是特区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中国道路特区实践

作者简介:

陶一桃: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鲁志国: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西方经济学”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主持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广东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出版著作有《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中国经济特区史论》《政治经济学》等。科研成果两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章目录
·第一节 中国道路下特区的选择与职能定位
第二节 特区经济增长极的形成机制
  • 特殊政策下的要素集聚
  • 独特区位下的外向型经济
  • 特区先行先试与追赶效应
  • 特区自组织的作用发挥
第三节 特区促成中国道路的机制与途径
  • 特区引发诱致性制度变迁
  • 特区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与冲击
  • 特区要素溢出与福利补偿
  • 特殊政策下的先行试验与经验推广
  • 特区经验的交流与学习
  • “特区精神”的创造与激励
第四节 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的空间路径
  • 特区及衍生路径
  • 特区衍生与中国道路空间路径的形成
  • 中国道路的空间路径变迁